林左鸣接受媒体采访。刘兴 摄
中国航空报消息(记者 姜春艳) 新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望其项背”说明我们还有差距,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当然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领先者。4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60周年纪念日前夕,林左鸣在北京接受了多家媒体集体采访。当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近距离接触这位中航工业的领军人,回顾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展望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趋势,乃至对世界航空工业的影响。
60年一甲子,自然要对历史成就作总结。林左鸣说,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来发展得非常快,全世界能够有健全的、齐全的航空工业体系的国家并不多,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从机型来说,我们累计生产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超过2万架、发动机近6千台、导弹2万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400多架,其中出口1400多架。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大幅度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歼10为代表,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装备为代表,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国家推进大飞机项目以后,中航工业配合中国商飞在发展大飞机项目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大突破,对大飞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大飞机项目也推动了整个航空工业升级转型,最近一段时间内中航工业连续与世界各国航空工业先进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向着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不断前行。
6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不断奋进、铸就辉煌的历程。谈到航空工业得以大发展的原因,林左鸣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另一个原因是航空工业本身的体制机制在改革开放后有重大突破,他说,真正变化的分水岭就是是否市场化。一旦我们的企业走向市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那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此,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沿着现在的改革方向走下去,把中航工业建设成为完全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企业,并向着跨国公司的目标迈进。中航工业“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就是迈上一个更大台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跨国公司的雏形。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会与世界先进航空企业“并驾齐驱”。
有记者问,美国预测中国进入世界航空第一方阵还需要10~20年时间,是乐观还是悲观?林左鸣说:“我不太赞同再等20年,我们等不及,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5年就会有一个台阶,最近整体上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只要我国在WTO准则下支持政策到位,市场开放政策到位,那么我想中国航空产业的大发展指日可待。”他在回答采访提问时几次谈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林左鸣说,航空工业发展的时间表可以说是由全国人民共同设定的,很关键的是国人的航空意识要普及开来,只要群众动员起来了,只要这个事业是群众性的事业,发展就很快。希望通过低空空域开放推动通用飞机和通航发展,把航空变为群众的事业,把国人的航空意识真正树立以来,促进航空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谈到与世界航空巨头的竞争时,林左鸣表示,现在航空工业发展竞争是必然的,但是仅仅谈竞争恐怕不行,全球航空工业是个大市场,很难有一个区域的市场或者一个国家的市场就能支撑航空产业,对航空产业来说,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更具特殊意义。“竞合,现代经济发展当中一个新的概念,在航空工业当中体现得更充分。”他笑言,中航工业提出的“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概念是一种另类的“无敌于天下”的思想。简单地谈竞争,不敢去合作,这种竞争就缺乏稳定性,因为航空发展是一种全球支撑的系统。在竞争中,林左鸣看到的更多是机会,他肯定地告诉记者,不管竞争多么激烈,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对于记者关心的中航工业的发展路径、产业布局等,林左鸣表示,我们的产业布局一方面是以航空技术为主,相关多元发展,航空技术主业顺着产业链延伸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航空产业发展战略角度在金融、准金融上发展。在非航空民品方面,通过技术转移,已经很好地发展了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和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相对于技术转化和企业的富有竞争性的机制设计,林左鸣表示,他也更关心企业的造血能力,即资本运作能力。他说,从国外经验看,航空工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必须搞产融结合,国外所有的军工企业全部都是上市公司,包括几乎没有民品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段时间以来中航工业频频的并购动作使林左鸣对产融结合发展体会更深,他说,现在很重要的是金融业和产业之间怎么互动,航空工业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需要有相应的“小华尔街”做后盾,通过这个金融小天地做桥梁,能够和背后的大金融产生衔接,使金融或准金融产业产生强大的对航空主业的支撑效应。
林左鸣还透露,今年4月初他参加欧洲航空节期间,欧盟提出一个到2050年的航空发展展望,里面有很多新的课题。他表示,过去国际合作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搞合资企业,或者做转包生产,引进一些技术和管理,现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战略转型,走出去参加合作,共同展望未来。他说,这也是“并驾齐驱”之路上必经的一段。如果不从科研阶段进入,将来想跟人家“并驾齐驱”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