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虽然重视了规划,并有相应的目标和实施途径,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规划的效果。就此问题,有关专家总结了以下误区。
误区一:急功近利。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父母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上研究生,所以每天都把时间花费在英语和数学,感到大学生活如同高中一样紧张。
早准备不是坏事,但也不用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或两耳不闻窗外事,首先一部分同学考研并不是出自自己的意愿,这与同学们年龄小、决定能力不强有关,但到了大三或大四,有了自己的主见再想转向就会为时已晚,即使以考研为目的也不应该一条腿走路,毕竟早晚要就业,如果不增加自己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书读得再好再多也只能纸上谈兵。当然,如果以提高认识社会为主要目标,则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就是旷课去打工。
误区二:准备不足。大学生往往在时间、实力和经验方面准备不足。时间准备不足表现为误以为找工作应从大三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其实对社会的认识、资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需要提早准备;实力准备不足表现为误认为看得见的准备(比如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其实单位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认识等;
经验准备不足表现为误认为有一些社会实践的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其实,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进行的,个别时间的尝试不表示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