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19年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太空教育论坛在文体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副校长赵粤生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长赵显利、董事长王韬光、监事会主席窦学君及航空学院院长杨佐等嘉宾出席,来自各学院的80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专家科普航天,带你图说遨游太空】

赵粤生副校长致欢迎辞,对到场的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大学生接受航空航天教育是必需且必要的,是对航空学院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专业技能,充实知识储备并鼓励同学们了解、理解、支持祖国航空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员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申行运则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引出,讲述了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历史,简单介绍了航空航天知识及中国发展航空航天的重要意义,并寄语现代大学生学生要有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家庞之浩发表演讲,庞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航空航天硬件,简要回顾了中国“神舟”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航空器的研发历程及发射流程,并表示大学生们是航空事业的新生代,只要努力学习,必定能对航空事业作出一番贡献。
【近距离接触,与杨利伟亲切面对面】

下午,中国航天英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于图书馆301会议室与学校领导老师及航空学院学生亲切会面。

杨利伟首先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起初建设,到每一步的进展再到如今的科技发展,为同学们简要介绍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座谈会上,杨利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航空航天方面的相关经历。“30多年前,在我成为一名航天员之前,也是一名飞行员。‘空天不分家’,我与航空学院同学们也算是同行,今天来到学校见到大家非常激动,觉得特别亲切。”杨利伟表示,航空学院学生非常的年轻且富有活力,嘱咐同学们好好学习,不仅要在民航领域有所为,甚至可以发展到航天领域,积极投身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建设。
杨利伟为航模队的小飞机进行了签名,鼓励航模队队员们能够学习航空航天知识,积极参加科研类赛事,落实基础发展。


会上,航空学院院长杨佐邀请杨利伟为飞机模型签名留念,并代表航空学院赠予杨利伟先生纪念礼品,杨利伟寄语学生们:“我们要攻克的不仅是登月,更渴望登陆火星。我的希望是未来的中国航空航天员飞得比我更高、更快、更远。”


【太空论坛开启,各国专家现场助阵】
下午的论坛会由美国莱斯大学代表孙月萍主持,由美国航天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大会联合主席史蒂夫艾森哈特致欢迎辞开场。
法国图卢兹太空城总经理图卢兹博物馆馆长巴普蒂斯特·德布瓦向同学们介绍历史悠久的航天国际空间博物馆,同时他向大家展示了科学中心内的太空展品,特别是馆内互动性展品。他表示中国太空博物馆是世界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也欢迎航空学院各位同学前往空间博物馆参观交流。
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原馆长、现馆长顾问维塔利·阿菲塔尼提出了如何将科技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到ESA来,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知识。

随后,太空探索者协会执行理事长,大会联合主席安迪·特纳奇,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家传播专家庞之浩,运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机构间空间碎片工作组成员、欧空局驻美国航天局行星保护小组代表、欧空局行星保护工作组成员格哈德施温,国际空间大学代表孙功凌,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校长、湖南岳阳东升小学校长邓建军也围绕如何进行太空教育的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


最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寄语广大喜欢、热爱航天的学生,“你们正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伟大复兴,航天助力中国走向美好的未来,需要大量的人才,希望你们保持初心,秉持着一份对航天航空的热爱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编辑/任鹏 审核/刘思广)
